各高等院校:
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,进一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,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修养,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,提升宿舍文化品位,把大学生宿舍建设成温馨的家园,构建和谐宿舍、和谐校园,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,根据全省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精神,决定今年开展山东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,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活动宗旨
倡导和谐文明,建设温馨家园,提高创新实践能力
二、活动组织
成立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组委会,负责整个文化节的组织领导。组委会下设办公室,负责文化节各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。
三、有关要求
(一)各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,加强领导;认真组织,积极做好筹备工作,精心实施和规范,为全省评选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(二)要广泛发动,大力宣传,认真实施,很好地利用这次契机,让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这次文化节活动中来,充分发挥学生宿舍这个承载“教书育人“阵地的重要作用。通过活动的开展,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、健康向上、文明和谐、创新进取的良好风尚。
(三)评选要求:本次活动应始终坚持“公开、公正、公平”的原则,加强领导和民主监督,切实评选出品位优雅、内涵丰富的质量过硬的优秀作品。
四、日程安排
(一)4月下旬,各校筹备。
(二)5月中旬,文化节开幕,各高校按方案开展活动
(三)各高校于5月30日前将推荐的作品报山东省高校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分会会长单位。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组委会有关成员,会同各分会进行评选,每项推选前3名参加省的评选。
(四)6月,省级评选。各分会于6月30日前将预赛推选的作品报送省组委会办公室。省组委将组织专家对各分会推选的作品进行评审,评选出省级一、二、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、优秀指导奖。
附件:1.山东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组织委员会名单
2.山东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评选方案
3.山东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作品参评申报表
附件1:
山东省高校第二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
组织委员会名单
主 任: 陈光华
副主任: 车 滨 李政玉 张忠田
委 员: 车 滨 李政玉 张忠田 乜慧英 赵道会 孟德洋
孙官耀 王志强 杨崇宪 费沂涛 赵守政 朱世忠
刘相金 周加刚 朱世忠 王希顺 李传亭 杨维春
杨和亭 郭连军 魏兴利 宗建国 刘 云 张树岭
马永涛
办公室主任: 乜慧英
副主任: 赵道会 王志强 孙官耀 杨崇宪 费沂涛
附件2:
山东省高校第二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方案
一、 大学生宿舍公益广告设计评选
(一)活动主题:自律、节约、环保、平安。
以广告的形式对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,通过艺术设计,充分地进行展现,弘扬现代宿舍文化建设。
(二)作品要求:
1、作品形式不限,招贴设计、手绘图、电脑绘图均可。
2、规格要求为4开或2开,无论横图、竖图均装裱在宽(0.8m)
×高(0.9m)黑色KT板上,画面上下、左右居中。
二、大学生宿舍摄影作品大赛
(一)活动主题:营造温馨家园,共创精彩人生
(二)要求:
1.反映大学生宿舍生活,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,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,并能有所创新等。
2.参赛作品体裁、形式、风格不限,单幅、组照(每组不超过六幅)均可,附件要说明,精放到10寸(装裱于黑色KT板上),不收反转片,只收黑白片和彩色片。
三、大学生宿舍文化征文评选
(一)活动主题:倡导时代新风,创建文明宿舍,抒发大学生的寝室情怀
(二)要求:
1. 体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,反映宿舍成员之间团结互助的亲情、友情,记叙身边乐事、趣事等。
2. 语言流畅,内容充实,文字精炼。
3. 题材不限,字数在3000字以内。标题用三号黑体字,文章内
容用四号楷体字,A4纸打印,一式10份
四、宿舍《文化报》评选
(一)活动主题:弘扬宿舍文化,展现家园风采。
(二)要求:
1.版式设计不拘一格,和谐美观,版面不少于四版。
2.出版时间为2006年4个季度和2007年第一季度。
3.每校交20份,供评选用。
4.该报可个人、可集体创作。
5.该报可采用手工制作或印刷、电脑喷绘等形式。
五、“宿舍文化建设”DV展示
(一)活动主题:健康青春,和谐家园。
(二)要求:
1.内容丰富多彩,健康高雅,不拘一格,可涵盖本校宿舍文化节开展的整个过程。也可展示高校公寓各个方面文化建设
2.录制成VCD光盘,播放时间10—15分钟。
3、组委会以此为参考依据,考核各高校宿舍文化节开展情况。
六、原创作品大赛
(一)活动主题:青春魅力、尽显风采
(二)活动内容:
1.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歌曲、舞蹈、小品、相声、曲艺等艺术形式。
2.反映大学生宿舍真实生活,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,作品要突出原创性。
3.参赛作品体裁、形式、风格不限,但要求规范。
七、说明
1.每项作品北面请注明作者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学校、专业、年级。作品名称,指导老师等。
2.如作品或表达内容需要特别说明,请另附文案。
3.第1-4项,每院校分别限报6份;第5项,每院校分别限报1份;第6项,每院校分别限报1个。参赛作品不再退还。